您的當前位置: 典藏網(wǎng) > 收藏熱點 > 如何辨別清朝銀幣真?zhèn)?

如何辨別清朝銀幣真?zhèn)?/h1> 作者:典藏網(wǎng) 發(fā)布于 2016-09-28 08:27:47 瀏覽 234 次

 

錢幣是歷史的結(jié)晶,機會是致富的平臺大清錢幣是大眾收藏品,收藏者有一定數(shù)量,前期國內(nèi)各區(qū)域都有實力型買家介入板塊,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場供貨量,導(dǎo)致其價格快速走高。同時,銀幣的價值也在同步上升。從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,預(yù)計后期它的價格還將繼續(xù)上漲。這些珍稀的錢幣記載了我國一段的歷史,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和收藏價值。

 

 

自大清光緒十六年(1890)起首鑄廣東七錢二分至宣統(tǒng)三年(1911年)所鑄大清銀幣壹圓,短短20年間,從中央到地方,因為利益糾葛、兩圓之爭而帶來的幣制之亂,堪稱之最。也就是在這期間,誕生了各具特色、幣值不一的各類錢幣,事實上這在全國范圍的金融流通上,造成了一定的障礙

。  直至宣統(tǒng)二年頒布《幣值則例》,宣統(tǒng)三年才開鑄了全國統(tǒng)一的大清銀幣,這在中國近代金融貨幣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,具有深遠意義,對后世民國期間的幣制產(chǎn)生重要影響。而設(shè)計精美的“大清宣三”也成了錢幣收藏的熱門品種,一直想寫點與之相關(guān)的文字,謹以此文代之。

說起宣統(tǒng)三年的前世今生,便不能不先說一說宣統(tǒng)二年。在宣統(tǒng)二年頒布的《幣值則例》中,由于沿襲光緒風格的“宣統(tǒng)年造”宣統(tǒng)二年“水龍”系列,這套由維也納造幣廠雕模的方案,雖然雕刻精美,但由于圖案、輔幣部分二角五分存在幣值換算等問題,最終未能獲得清廷認可。

就是在此時,意大利雕刻師喬治(Giorgi)來華擔任總雕刻師,這才有了后來的大清宣三系列,最終主導(dǎo)了清朝統(tǒng)一國幣的誕生?;蛟S是鑒于宣二系列的單一性導(dǎo)致方案“流標”,造幣總廠在甄選宣三方案時,采取了“比稿”“選稿”的方式,最終采用了“曲須龍”作為最終版的國幣。

不算最終選定的“曲須龍”,此外還曾參與“比稿”的,從大版別上劃分還有“長須龍”“短須龍”“反龍”“大尾龍”,此后四者最較為少見,四種樣幣按照存世量由多到少的珍稀度來排名的話,依次應(yīng)該是:“反龍”、“長須龍”、“大尾龍”、“短須龍”。

一、銀質(zhì)辨?zhèn)?。辨別大清銀幣的真假,首先從辨識銀質(zhì)的真假說起。銀原子序數(shù)47,元素符號Ag,不易氧化,柔性好。真銀光澤柔和,潤白色。銀的成色越高其澤度越白,真銀幣清洗后雪白照人。銀幣硬度低,兩塊銀幣相疊摩擦,有油潤感,聽不到金屬磕碰聲音(外國銀幣或凸凹不平的銀幣除外)。假銀幣或鋼鐵做胚、或銅鉛做胚、或鋁錫做胚,或金屬粉末水泥合成做胚,其色度偏暗,無光澤。假銀幣用火燒后便“丑態(tài)”百出,有斷裂的、變形的、散化的,真銀幣火燒不變形、不變音,清洗后雪白有亮光。假銀幣清洗后泛黃、泛青、泛黑或泛灰。辨別銀質(zhì)是收藏銀幣的前提。

二、聽音辨?zhèn)?。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對卡銀幣中心,或用中指托住銀幣中部,用另一枚銀幣撞擊,聲音清韻柔和的是真銀幣。聲音尖高的是鋼鐵做胚假幣,聲音嘶啞的是銅錫合金做胚假幣,聲音沉悶的是“銀包銅夾餡”假幣,無聲的是金屬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幣。過去傳統(tǒng)的鑒定銀幣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兩指甲尖掐住銀幣中心,用力猛吹,能聽到輕微韻音的是真銀幣,無韻音的是假銀幣。這種方法一是要聽力好,二是切忌手指與銀幣接觸面過大,三是要猛吹快聽。聽音辨?zhèn)问亲R別銀幣的基礎(chǔ)。

三、包漿辨?zhèn)?。傳世銀幣表面有一層氧化銀,就是人們常說的包漿。包漿主要有淺黑色、淺灰色、淺橙色和粟殼色。用鞋油擦涂和蠟火燒烤出來的包漿呈重黑色,一眼便識。辨認包漿是識別銀幣的有效方法。